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全面军事行动,这场战争迅速演变成一场高强度、现代化的战斗,涵盖了地面部队的推进、空中打击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种作战方式交织呈现。
截至2025年7月9日,依据《卫报》的最新报道,俄罗斯在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动用了728架无人机以及13枚导弹,针对乌克兰的741个军事目标实施打击,显示战争规模仍在不断升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称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空袭之一,而乌克兰则凭借来自西方的先进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了大量威胁性攻击。
俄罗斯空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令人失望。原计划在战争爆发后的几天内迅速夺取制空权的俄罗斯空天军,遭遇了乌克兰机动式防空系统的顽强抵抗,再加上西方国家提供的先进武器,使得俄军无法实现空中优势。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2022年11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俄军的固定翼战机虽然进行了密集空袭,但由于缺乏有效压制乌克兰防空系统的能力,这些战机只能被迫在较低高度飞行,导致了高昂的损失。
到2025年6月,乌克兰宣称其无人机作战能力已摧毁超过40架俄罗斯军用飞机,包括苏-34和苏-35这些重要主力机型。《国家利益》2025年4月28日估计,俄军累计损失固定翼战机数量可能已达100架以上,暴露出俄军空中力量的巨大消耗。
展开剩余87%俄制战机在战场上的表现暴露了诸多问题。诸如苏-27、苏-30和苏-35等“侧卫”系列机型,雷达探测能力有限,电子战系统表现平平,缺乏有效应对现代防空系统的技术手段。这些不足不仅严重削弱了俄军的空中作战优势,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航空装备可靠性的质疑。
对于依赖俄罗斯装备或基于俄制设计的国家来说,俄乌冲突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警示。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日本对这场冲突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其与中国空军潜在对抗的背景下。
在东亚地区,随着中日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愈演愈烈,双方在空中力量的较量日益紧张。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军事活动逐步加剧,日本航空自卫队多次派遣战机拦截进入其防空识别区的中国军机。
例如,2025年6月12日,《日本时报》报道称,中国的歼-15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与日本P-3C巡逻机近距离接触,两机最近时仅相隔45米,此事引发了日本方面的强烈外交抗议。这类紧张的空中遭遇促使日本更加重视其空中战力的现代化进程,而俄乌战争的实战经验则进一步加强了日本的改进决心。
此外,俄乌冲突还引发了全球军事战略的调整。美国通过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防空系统和无人机技术,不仅提升了盟友的战斗力,也为日本等国提供了宝贵的战略借鉴。
2025年7月2日,《星条旗报》报道,美国与日本计划于8月开展“坚决力量太平洋”联合军演,届时将有3100名日本自卫队成员和50架战机参与,演习重点在于检验现代战争中的机动作战理念。这一演习背景为美国专家的分析奠定基础,他们认为日本的F-15J在面对中国空军时拥有一定优势。
美国军事专家克里斯蒂安·奥尔在《1945》网站撰文指出,俄乌战争中俄制战机的疲软表现表明,日本的F-15J战机在对抗中国装备俄制或俄制衍生战机时占有优势,唯一例外是隐身战机歼-20。接下来将详细分析F-15J的性能,并与中国空军装备的歼-10、歼-11、苏-30、苏-35及歼-16战机进行对比,验证这一判断。
F-15J是日本基于美国F-15C改进设计的重型双发四代战机,专为日本航空自卫队量身定制。其空重为12.9吨,最大起飞重量约30吨,搭载两台普惠F100-IHI-100发动机,每台推力约77千牛,作战半径超过1900公里,最高速度达2.5马赫(高空),海平面速度1.8马赫。
F-15J配备APG-82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约180公里,装备1门20毫米机炮,拥有11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7.6吨,可携带4枚中程空空导弹及4枚格斗导弹。该机型自1990年代末以来,经历了2019年和2022年的多次升级,引入更先进的头盔显示器和数字化作战系统,作战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日本空自拥有约200架F-15J,是其空中战力的核心。
歼-1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单引擎轻型四代战机,空重8.8吨,最大起飞重量19.2吨,搭载AL-31FN或国产涡扇-10A发动机,推力约74千牛,最高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约1200公里,载弹量7吨。其机动性能优异,特别适合近距离空中格斗。
不过,歼-10的推力、航程及载弹量均逊于F-15J,且其雷达性能可能不及APG-82,尤其在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凭借更强火力、更远航程和先进电子系统,F-15J在空战中对歼-10具备明显优势。
歼-11是中国基于苏-27设计的重型双发战机,空重约16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配备两台AL-31F发动机,每台推力74千牛,最高速度2.35马赫,作战半径1500公里,载弹量约8吨,拥有10个外挂点。其性能与F-15J相近,但雷达和航电系统较为老旧,难以匹敌F-15J的现代升级版。在空中对抗中,F-15J或凭借更远的探测距离及精准导弹制导占据优势,特别是在中程空战阶段。
中国空军装备约100架苏-30MKK战机,该机采用两台AL-31F发动机,推力74千牛,最大速度约2马赫,作战半径1300公里。配备的N001VEP无源相控阵雷达理论探测距离达240公里。但在俄乌冲突中,苏-30多次被乌克兰防空系统击落,暴露其雷达性能及生存能力不足。相比之下,F-15J的APG-82雷达在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方面更为出色,可能更有效地锁定并打击目标。
苏-35S是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的24架先进四代半战机,配备两台AL-41F1S发动机,每台推力93千牛,最高速度2马赫,作战半径1600公里,拥有12个外挂点,载弹量达8吨。其Irbis-E无源相控阵雷达理论探测距离高达400公里,性能优于歼-11和苏-30。
然而,俄乌冲突中的苏-35损失表明,其面对现代防空系统时并非不可战胜。F-15J凭借APG-82雷达及先进航电系统,在中程空战中仍具竞争力,可能通过更快速的目标锁定和导弹发射占据优势。
歼-16是中国基于苏-30MKK改进的多用途四代半战机,空重约18吨,最大起飞重量达35吨,搭载国产涡扇-10B发动机,每台推力约89千牛,作战半径达1900公里,最高速度超过2马赫。其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可能与F-15J的APG-82相当甚至更优。
歼-16拥有12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超过12吨,可挂载6枚中程空空导弹、4枚格斗导弹及其他武器,火力远超F-15J。此外,电子战版本歼-16D显著增强了作战能力。奥尔的观点或许低估了歼-16的综合实力,其能力已接近甚至超越美国F-15E,对F-15J构成实质威胁。
歼-20作为中国首款第五代隐身战机,装备涡扇-10B发动机,作战半径超过2000公里,雷达探测距离约300公里。其隐身设计及先进航电系统使其在空战中对F-15J形成压倒性优势。F-15J的APG-82雷达难以有效探测歼-20,而歼-20则能借助隐身性能和远程导弹先发制人。奥尔将歼-20视为F-15J唯一真正威胁,符合当前技术实际。
总体来看,俄乌冲突揭示了现代空战的高度复杂性与多变性。日本和中国均从中汲取了宝贵教训,加快了各自空中力量的现代化步伐。日本的F-15J在面对中国部分四代机时仍占优势,但歼-16的多功能能力和歼-20的隐身技术正逐步重塑东亚空中力量格局。随着第六代战机和无人机技术的快速进步,未来的空中战斗将更依赖技术创新与战略整合。
发布于:天津市上海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