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吨采浆量从哪里来?”“不应该先有浆再来扩产吗?”“没有浆源,建1万吨的生产线也没用。”
近日,血液制品企业卫光生物(002880.SZ)公告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募资15亿元用于卫光生物智能产业基地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产业基地项目拟使用募资12亿元,建设1200吨/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有投资者对此产生上述一系列疑问。
预案显示,卫光生物现有血液制品生产线建成于2013年,目前产能为650吨,公司急需新建工厂拓展产能。对于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及扩大产能的可行性,卫光生物方面表示,公司有良好的血浆来源,近3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达到9.69%,还有较丰富的产品线优势及较扎实的技术基础优势。不过,部分投资者对此说法并不完全买账。
血浆来源问题首当其冲。2022年至2024年,卫光生物浆站采浆量从466.77吨增至561.57吨。拉长时间线来看,2016年至2024年这8年间采浆量累计增长不到250吨。且公司自上市以来仅新增2个单采血浆站,近两年没有新增。此外,在近年行业加速整合、同行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卫光生物这时才想起扩产,未免有些晚了。
事实上,早在2022年,卫光生物曾筹划定增募资建设800吨/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且当年年底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但后来直至批复失效都没有实施。
对于将产能增至1200吨/年的考量及后续如何提升采浆量、募投项目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采访卫光生物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请示领导才能回复。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进一步回应。
浆源难题待解
时隔3年,卫光生物再次抛出定增计划扩产。
根据预案,卫光生物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4536万股,即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拟募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投资2个项目。发行对象及最终发行价格尚未确定。
募投项目中,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3.08亿元,拟投入募资12亿元。项目选址在深圳市光明区,建设内容包括宿舍楼、厂房、仓库等;二期预留高层厂房建设空间,打造现代化智能产业基地,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设计产能为年处理血浆1200吨。经测算,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39%,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9.12年(包含建设期4.5年)。
对比前次2022年定增预案,卫光生物此次募资扩产的资金投入和产能规模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加。
3年前,公司拟对生产基地进行智能化升级,建设800吨/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约9.1亿元,拟使用募资约7.26亿元,建设期为3年,投产至完全达产时间10年。彼时,该项目已取得备案及环境影响审查批复,公司所预估的经济效益也更为乐观,项目经测算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5.42%,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98年。反观此次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卫光生物并未提及其投产至完全达产时间。另外,项目虽已取得备案,但尚需取得环评审查批复。
不过,3年过去,行业层面的变化让卫光生物更加意识到扩产的必要性。“全国28家血液制品企业已有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公司亟须加快建设千吨级血液制品智能生产基地,扩大血液制品产能、拓展新产品产线,抢占行业市场份额。”卫光生物在预案中表示。
公告显示,卫光生物目前使用的是于2013年建成的血液制品生产线,设计理论产能年投浆量约400吨,经多次改造升级已提升至650吨。自2016年以来,公司浆站采浆量从319吨增长至561.57吨。据此计算,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产能利用率约为86%。
此次募资扩产将产能进一步增至1200吨/年后,采浆量从何而来?对此,卫光生物方面表示,公司具备行业内少有的新设浆站资质,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具有一定区域浆源优势。“目前,公司正大力开展浆站拓展工作和老浆站深度挖潜,将高采浆量的模式推广至其他浆站,预计公司采浆量将进一步增长。”
血液制品行业进入壁垒高,政策监管严格。浆源拓展能力是目前血液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国内对新设浆站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
事实上,卫光生物近年来浆站扩张迟滞,公司于2017年上市时已拥有7家单采血浆站,到2024年仅新增2个至9个,于2019年及2022年各增加1个浆站。
记者注意到,2021年2月,卫光生物曾公告与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在楚雄州投资建设“健康产业创新基地与血液制品研发中心项目”达成一致意向。根据协议,卫光生物的权利义务包括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后,在楚雄州内设置单采血浆站。彼时,卫光生物方面表示,协议的签订将有利于公司推动在云南省楚雄州新建浆站事宜。但后来,上述合作事项再没有传出进一步进展,卫光生物方面也未进行相关披露。
产能如何消化?
除了原料获取之外,产能消化亦是卫光生物扩产后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公告显示,卫光生物通过建设1200吨/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可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等十几类血液制品。
卫光生物方面表示,公司人血白蛋白的销售占比保持稳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占比逐年提升,已逐渐成为主导产品。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主要在研产品包括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人纤溶酶原等6个品种,其中,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人纤溶酶原已开展Ⅰ期临床试验,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Ⅸ及人抗凝血酶Ⅲ已开展临床前药学研究。“公司近两年上市2个新产品,现有在售产品达到11个品种23个规格,预计未来5年将再陆续上市多个新产品,现厂区已无法满足新产品产业化需求。”
不过,卫光生物方面亦补充称,产业基地项目达产后将实现投浆1200吨,若未来血制品行业市场增速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或者公司市场开拓不力、销售推广不达预期,则公司将面临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从去年的产能消化情况来看,卫光生物的血液制品销售量同比下降5.42%至507.33万瓶,生产量同比增长24.72%至601.69万瓶,库存量同比增长71.4%至226.51万瓶。
2025年一季度,卫光生物营收同比下降0.57%至约2.2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6.54%至约4376.82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66%至约4294.7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172.01%至4456.55万元,主要是借款增加所致。2022年年末至2025年3月末,公司银行借款余额分别为5.29亿元、5.08亿元、6.69亿元及6.58亿元。
此次定增,卫光生物拟募资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一方面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降低公司财务费用,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另一方面有助于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缓解资金压力。
公告显示,2022年至2025年1—3月,卫光生物资金压力逐步增加,财务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分别为-147.31万元、1249.21万元、2033.7万元及453.55万元。2022年年末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7.49%、28.89%、31.94%及30.47%,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